赦令第三十二“赦令”乃减免罪刑或赋役的命令是宽恕赦免的恩典但
赦令第三十二“赦令”,乃减免罪刑或赋役的命令,是宽恕赦免的恩典。但如果使用过滥,则会带来很多弊病。太宗认为“格式既多,官人不能尽记,更生奸诈”,所以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款,律法应该稳定划一,不能互相抵触,这样执法时才能做到公允平等。他还认为“一岁再赦,善人喑哑”,“愚人常冀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所以赦免令不能随意颁布,赦免愈多,就会使犯罪的人心存侥幸,达不到刑罚惩恶劝善的目的
赦令第三十二
“赦令”,乃减免罪刑或赋役的命令,是宽恕赦免的恩典。但如果使用过滥,则会带来很多弊病。太宗认为“格式既多,官人不能尽记,更生奸诈”,所以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款,律法应该稳定划一,不能互相抵触,这样执法时才能做到公允平等。他还认为“一岁再赦,善人喑哑”,“愚人常冀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所以赦免令不能随意颁布,赦免愈多,就会使犯罪的人心存侥幸,达不到刑罚惩恶劝善的目的。因此,太宗从来慎用赦免令,意在维持社会法制的稳定。
贞观七年,太宗谓侍臣曰:“天下愚人者多,智人者少。智者不肯为恶,愚人好犯宪章。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古语云:‘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一岁再赦,善人喑哑。’凡养稂莠者伤禾稼,惠奸宄者贼良人。昔‘文王作罚,刑兹无赦’。又蜀先主尝谓诸葛亮曰:‘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之间,每见启告理乱之道备矣,曾不语赦。’故诸葛亮理蜀十年不赦,而蜀大化。梁武帝每年数赦,卒至倾败。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故我有天下已来,绝不放赦。今四海安宁,礼义兴行,非常之恩,弥不可数。将恐愚人常冀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
赦宥(yòu):宽恕,赦免。
喑(yīn)哑:谓沉默不语。
稂莠(lánɡyǒu):稂和莠,都是形状像禾苗而妨害禾苗生长的杂草。这里比喻坏人。
奸宄(ɡuǐ):亦作“奸轨”,指违法作乱的人。
“文王”二句:语出《尚书·康诰》。意谓文王创制惩罚,对有罪的人严加惩治,不轻易赦免。无赦,不宽免罪罚。
蜀先主:即刘备。东汉末,刘备即帝位于蜀,是为先主。
下一篇:营养师资格证没毕业能考吗
延伸阅读:
- 年纪越大头发越干枯 如何拯救干枯的头发[图]
- 中国研究文学硕士(香港科技大学)宗教研究文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图]
- 赦令第三十二“赦令”乃减免罪刑或赋役的命令是宽恕赦免的恩典但[图]
- 犹通“猷”欺诈将且此句马瑞辰解释说“‘为犹将多’言其为欺诈且[图]
- 尔如此此指以扇障面伯仁周字伯仁王敦在西晋时遇见周自愧不如总是[图]
- 南朝地区因仍为汉族所控制其服饰沿袭魏晋传统褒衣博带之尚依旧只[图]
- 过了两年多耿生夜里正在读书孝儿忽然进来耿生放下手中的书卷惊讶[图]
- 上面的故事你尽可解释为那时代人们的神经病的象征但从贾岛方面看[图]
- 诚闻偈悔谢乃呈一偈曰五蕴幻身幻何究竟?回趣真如法还不净师然之[图]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图]